专业介绍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聚焦 >> 专业介绍 >> 正文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发布日期:2022-06-14    点击次数: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所属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特点在大师故乡,成就文学梦想

  文化创意人才的摇篮;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文化传播企事业单位

专业建设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已经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浙江省重点专业、省优势专业、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首批一级学科硕士点、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从2014年起,人文学院正式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文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学科教育(语文)专硕点。学院拥有1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4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每年大幅度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专业建设,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成才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文书学、秘书理论与实务、电脑操作技术、应用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另设50余门选修课程。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5名,其中教授18名,占32.7%;博士41名,占74.5%。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各8人,绍兴市高级专家1人,绍兴市拔尖人才6人。此外,我院积极聘请校外导师17名,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6名。重点学科的建设走在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并紧密结合越文化、鲁迅研究,形成了鲜明特色。近三年来,已出版学术专著40多部,主编高校教材10余部,在国家级刊物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转载。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两项,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0项,获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优秀成果突出贡献奖等省市(厅)级以上科研奖50余次。

专业学习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秘档案、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因此,学生应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5. 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实践环节:

本专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如学年论文、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实践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新闻与传播单位、旅游管理单位等部门工作,也可到各级各类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2013届91.87%;2014届95.0%;2015届93.75%;2016届95.69%;2017届98.73%;2018届96.15%;2019届92.47%;2020届91.06%;2021届83.87%。

专业特色介绍:

绍兴文理学院处在具有7000年灿烂文明史的越文化发祥地,处在现代文化巨人鲁迅的故里,又处在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浙东热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定位在挖掘古越文化深厚积淀的越文化研究、发扬现代越文化辉煌历史的鲁迅研究和在越文化基础上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秘书人才培养,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外有相当水平、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越文化研究基地、鲁迅研究基地和秘书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三个基地”的建设,使学生接受文化精神的熏陶和影响,成为志存高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成才个案:

吴同学,男,云南曲靖人,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博士,现任教与浙江音乐学院。该生2010年考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他曾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宣传部副部长、班级文娱委员等职,大学四年曾获二等、三等综合奖学金以及文艺优秀、成才进步等单项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干事”、“优秀学生干部”。大学期间活跃于学校文艺的舞台,主持各类文艺晚会、参加各类文艺演出。

当他还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过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日子,而喜欢艺术的他心中也早已向往“桥如虹,水如空,一叶轻舟烟雨中”的诗意江南,因此,选择了绍兴,选择了文理,选择了在风则江畔完成一段与文学相伴的旅程。

01争分夺秒——奋力前行      

心里总是装饰着自己的梦想,筹划着度过一段充实而有活力的大学生活,所以“忙碌+诗意+奋进”成了他大学四年的成长公式。大学的第一年他可谓十足的活跃分子。他认真对待每一次尝试,主持、朗诵、唱戏、绘画、配音、摄影、写诗、写剧本、拍微电影、家教、志愿者……活跃于学校各种活动,不管是校院的学生会还是学生社团,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参与组织了新生风采大赛、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会、校园十佳歌手等文艺活动;加入学生社团的三年先后参与策划和举办了文理越剧社“书香越韵”折子戏专场晚会、“可爱的读书人”越剧折子戏专场晚会、绍兴市大学生“青春无限、越韵飞扬”戏曲专场晚会。梦的舞台、心的绽放,或主持或客串,他在戏曲的舞台也折射着别样的光彩。或许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你会看他扛着摄相机奔走于校园的各个角落,用镜头的语言诠释着别样的生活。他加入了人文学院芒石实践基地,在这里学习摄影摄像、剪辑制作并先后参与拍摄了微电影《抉择》、《空欢》、《青春诗曲》(电视散文)等DV作品,也获得了不少奖项。人文学院报也经常看到他的诗歌、散文和文艺的摄影作品。大二期间除了参与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他也关注科研和社会实践,主持并完成了校级科研项目《徐进越剧〈红楼梦〉改编本与原著的比较研究》,在学术的道路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有这些尝试和探索也让他大学四年更加自信。

02诗意生活——心的旅程

他追求“艺术人生、诗意生活”的态度,因此除了忙碌地追寻理想,自然也不忘诗意地感受生活。“偷得浮生半日闲”他挤出闲暇的时光寻觅诗意的阳光。大学四年他先后游历了陕西、北京、湖南、江苏、上海等各地,游玩归来或写写小诗或用沿途拍摄的照片制作一个精美的视频。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与实践并行,对自我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生活中,他常说“成不了艺术家就成为一个温暖的生活家”,他经常到老师和朋友家里,给大家创造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在同学间也一直流传着“波哥厨神”的称号,常期待给大伙儿带来一顿美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结识了众多的朋友,亦师亦友的状态也让他感受到了师友们的温暖。如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大学里最重要的是朋友,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和能力。他始终坚信学习和实践娱乐是可以兼顾的,结识这么多良师益友的同时,他也兼顾着自己的学业。

03乐于进取——厚积薄发

学习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重中之重,大学四年他都十分重视读书学习。大三到大四期间,他制定了考研计划,走上了考研备战的征程。他认为考研并不只是简单的应试考试筹备,而必须从长远的眼光去学习去备战。于是,他开始大量关注各类艺术信息,扩展艺术视野,经常游走于各地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会的现场。同时,他也积极求教于学校老师,向各学院老师们虚心学习请教相关问题,至今也常常提起帮助过他的老师,对他们由衷的感谢。

然而,整个备考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充满了些许的痛苦,尤其是英语的复习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由于他中学阶段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考研英语也并不是那么简单,而很多人被挡在了研究生门外也多是败在英语。他甚至一度出现了阅读训练全错的局面,这样的打击对他确实不小,甚至有些撑不住了。或许“成功往往发生在你感觉快支撑不住的时候”他一刻都没放弃努力,每天早出晚归闭关在图书馆,晨读晚读认真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满意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研究生。他也坚信“成功永远是明天的事,今天的我还在路上”。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环城西路508号
邮政编码:312000
招生热线:0575-88345555
传真:0575-88364492
官号SXWLZSB
绍兴文理招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