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为浙江省重点专业、省优势专业、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学科,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省“十三五”一流学科,有三个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1.为什么要到绍兴来学中国语言文学?
选择绍兴文理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就是选择来到古城绍兴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沉浸在从舜禹传说、古越恩仇、魏晋风度、盛唐诗路、两宋风云、明清气象、鲁迅风骨三千年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脉络之中,在古越大地的文化氛围中,涵养人文气质,提升精神气质。
绍兴文理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省级重点学科,首批一本招生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师资队伍实力较强,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博士23人,有一位国家级优秀教师,两位省高校优秀教师;学风好,同学朋辈交流多,话剧社、文学社、动漫剧社、诗社等社团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浓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们展现才能、提升自我的学习乐园。
(话剧《暗恋桃花源》剧照)
2.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生大致有哪些去向?
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现在教师资格证采取公开考试,非师范方向也可以去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是企事业单位的文秘、行政管理人员,比如新闻传播行业、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等;三是进一步深造,本专业历年来都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到国内外高校进一步深造。
3.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社会对中文专业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比如高考制度的改革,对考生中文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级学校需要专业扎实、热爱中文的教师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中小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地方传统文化建设,需要一批能够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中文人才,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很多企事业单位发展壮大之后,需要塑造企业文化形象,也需要大量的中文人才从事文化宣传和策划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子只要能具备深厚的中文学养、优秀的表达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坚毅的道德品质,就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找到施展身手的岗位。
4.毕业学长学姐感言: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杨茜: 在这里我能享受到丰富学习资源,除了校园师资,绍兴的实物资源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古代文学讲到南宋陆游时,我们当晚就能跟着老师去沈园听一场堂会;走过一座似乎普通的古桥,看到碑刻才惊讶这就是陈浩老师课上侃侃而谈的八字桥;信步路过青藤书屋,一下想起这位“满腹经纬传古今”的徐文长。更别提鲁迅、阳明先生、秋瑾……如果说绍兴的古城气质为我们提供了极富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那么大学提供的平台和课程同时养成了我们理性的思考力和思辨力。风则江大讲堂、文学沙龙、讲座论坛,我们从巨大的信息量中获得丰富的一家之言,从不断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会思考、敢思考、勤思考,正是在思考中我们成为个性化的独特的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21班罗琳鳞:在16届毕业典礼上,叶校长告诫我们要“开阔眼界,提高境界”,回顾过去在对外汉语专业学习的四年,发现这八个字竟如此真诚。对外汉语专业注重理论,但更需要实践和经验。学院和老师为对外的学生争取出国交流的机会、提供与留学生互动的平台,让我们平日里有大把的机会将所学付诸实践,让我们“走出去”的胆子被锻炼得不错。这就是“眼界”,仍要继续开阔。
我庆幸自己能在绍兴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完成大学学业,还记得在八字桥被枕河人家炊烟环绕的清晨、还记得在乌篷船里伴着荡波声,听船夫用绍普介绍东湖、还记得漫步仓桥直街后,依稀闻得到的梅干菜和黄酒香…难忘鲁迅故里一年四季里的人山人海,难忘大禹陵祭礼时的庄严肃穆,也难忘鲁镇上阿Q和祥林嫂的小剧场,难忘在新西兰国际课堂的文化交流……文理河东的人文老楼、河西的风则江和南山的木板桥都是曾经念念不忘的地方。这就是“境”,以后沉淀提升变“境界”。
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商宇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省乎吾身以铸就人格”,我想,这句话正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为深刻、灵动的诠释。当我走近汉语言文学,时而徜徉在诗歌的深邃海洋中,感悟匆匆人生的酸甜苦辣,领略汉字的音韵之美,时而遨游在散文的广袤浩宇里,放眼大千世界的绚烂多姿,体会纷繁的人情百态,此为“化成天下”;当我走进汉语言文学,或汲取着先贤的修身智慧,或沐浴着他们照耀千古的人格光芒,此为“铸就人格”。四年的本科生涯,在我身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汉语言文学情节”。风则江畔刻画出自己孜孜不倦的晨读声影,稽山越水间印证了我踏古寻踪的每一步脚印。期待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加入到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家庭中来,在这里积淀属于你们的学识、岁月和真情。